國留學生大軍的隊伍越來越強大,中國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也越來越迫切,北美洲數一數二的大學就成了他們的Target,“不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不去!” 有些家長和同學們甚至這樣說道。那么,除了用過硬的托福、雅思和SAT成績來沖名牌大學的同學之外,其他人又有什么奇思妙想或者“高招”來吸引到招生官的眼球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奇葩例子,來看看他們又有什么“過人之處”吧。
奇葩一:“我就是要學你聽都沒聽過的樂器!”
當我第一次聽到我一個做留學中介工作的朋友說起,她有一個學生的家長為了幫學術成績較差的孩子申請到美國前50的大學,而幫孩子找了個老師教他吹竽。當時我一聽到“吹竽”,一下子就蒙了,就問了一下我的朋友:“請問一下…什么是吹竽?” 朋友翻了個白眼,嘆了口氣說:“你也不知道了吧,就是什么濫竽充數典故里面那個樂器!我問家長為什么要讓學生去學這些冷門而且沒什么實際用途的樂器,你猜她怎么回答的?” “怎么回答?”
申請美國名校奇葩方法:破吉尼斯給簡歷添光
朋友模仿著那個家長的語氣嚴肅地說:“要是把這項東西寫上了申請美國大學的簡歷上,別人考官一看,哎這孩子不錯,這么冷門的樂器都感興趣而且這又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肯定會把咱們家小孩錄進去的!做家長的我們也商量了好久,也勸說了孩子好久他才肯去學!唉沒辦法了,孩子學習成績又不行。”
學偏門樂器這種方法近些年來特別得人心,似乎已經成為了留學軍團里小部分家長的“錦囊妙計”。不錯,一項樂器特長的確能夠為簡歷那張平庸的白紙增添不少色彩,但是若是把能否進名校的賭注全部壓在單單一項的樂器特長上,那恐怕還是會被拒之門外的。如果逼迫學生去學一些他們根本不感興趣或是完全沒有了解的樂器,效果說不定還適得其反噢。(那個學吹竽的可憐孩子后來說是被家長逼得無計可施,連托福和SAT都不好好學了....。。引以為鑒啊各位)
奇葩二:“我就不信我有錢也進不了名牌大學!”
有一種家長屬于死纏爛打的類型,這種家長往往是令中介或各種留學機構最頭疼的case。“交多少錢都可以,只要孩子能去哈佛斯坦福。” 這一類的家長往往誤解了讓自己的孩子在外國留學的真正意義,拿到一紙外國名牌大學的文憑和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就成為了他們的目的,并不是抱著讓學生們在高等學堂里學習到更多體驗到更多的愿望。我很清楚地記得,我朋友的阿姨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番話:“我兒子想去加拿大讀大學,聽說多倫多大學是個很有名的大學。那所大學交多少錢才可以進去啊?我兒子成績不怎么樣的,我怕別人不收他。” 后來阿姨又補了一句:“ 你們外國大學也是這樣的吧,就是中國那樣,考不好了交點錢搞搞關系吃頓飯,那總行了吧。”
阿姨啊,這種方法也許在以前的中國能行得通,現在也未必可以,但是可以告訴像這樣把錢作為敲門磚的家長,申請像多倫多大學這樣的綜合排名世界前20的名校來說,是!不!可!以!的!其實稍微想遠一點點就知道,倘若那些大名鼎鼎牛逼哄哄的外國大學能夠收那些成績完全不能看,而因為錢就可以讀名校的學生的話,它們就不會是現在的頂級大學了!而且!在這里真心想說的是!那些名校真的不缺那點錢!
奇葩三:“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孩子你去破項吉尼斯紀錄吧!”
“我媽真是想我進名牌大學想瘋了,那天她很認真地跟我說讓我去破吉尼斯紀錄!” 那天和同學去吃飯,他告訴了我關于他媽媽讓他去破吉尼斯紀錄的事。當時聽到這消息的我差點把嘴里的食物噴出來而哈哈大笑。同學說,他的媽媽和身邊的大叔大嬸都覺得吉尼斯紀錄是特別厲害的東西,要是能破個記錄拿個證書,還怕名牌大學不收自己嗎。我問他:“那你媽媽打算讓你破什么紀錄?” 他嘲諷地說道:“我媽說什么記錄沒關系,還不是一樣吉尼斯,你看人家把驢子養成全世界最大的驢子也能拿個吉尼斯,也能出名!” 哈哈哈哈我已經蜷縮在椅子上笑得不成樣子了....。。
一開始我也有點懷疑吉尼斯紀錄是否可以成為名校錄取的優勢,后來向對吉尼斯紀錄了解的人詢問了一下,才開始明白吉尼斯紀錄是什么樣子的。我們常常聽到的吉尼斯紀錄,都是像“世界上最什么的什么”這樣的格式。其實我充分相信,一項吉尼斯紀錄能夠為你的簡歷增添不少色彩,也能吸引更多招生官的眼球。但是,還是實際點好,要是會讓人那么輕易就破的話就不是吉尼斯紀錄了!你可以去試,當做興趣,但養驢子的話還是不要了....。。
奇葩四:“做社區服務就夠了!”
每個周末,每一次放假,我都會問我一個朋友:“今天出來聚聚吧?” 不過他總是回答同一句話:“我沒時間啊,做義工去了。” 我這個朋友學習成績還過得去,但還沒到可以申請那些數一數二的大學的水平。于是他就開始了他的一條“不歸路”——做社區服務。他每個周末每一次放假都會去做義工,只要不用上課只要一逮到時間就會去,為的是希望用自己的這種“熱心”打動招生官。我問他,那你為什么不把這些時間用去復習考試呢。他聳聳肩笑著回答,那多累啊,你看去做義工在街上給路人指指路就有一張證明了!我再問他,那你是真心真意想來幫助別人的嗎。他說,Absolutely not!我傻呀我。現在我這個朋友放假了,他的所有時間都拿去做社區服務了,看見他在義工服務站那里懶懶散散,游手好閑,真的不知道再怎么勸說他了....。。
不少同學和家長在國內就常常聽說,國外的名校看的不僅僅是成績,還有社區服務證明(通常是40個小時或以上)。于是有些人就會走上偏激的道路,例如上面提到的朋友。我個人建議吧,如果不是真心想去幫助別人回饋社會(估計也沒多少)的話,那就把基本的做夠就可以了,40個小時很容易就積滿的,每個周末做4個小時,放長假的時候隔天去做幾個小時,可以去教堂,學校,你住的neighbourhood找社區服務來做,很多學校都會把社區服務的時間表和地點貼在宣傳欄里的。說實話吧,我對我那個朋友申請名校還是有點信心的,因為他成績還可以,又有特長,而且還有那一大摞的社區服務時數證明。(但我個人不推薦這種做法....。。)
這幾個奇葩讓我想起了前不久微博流行的一個新聞:福州某一高三男生嘗遍亞洲泡面被美國名校錄取。這位被人稱為“泡面哥”的男生因喜歡吃泡面而把所有泡面都嘗過,他把這項經歷寫進了申請大學的簡歷當中,而把“Miliora“(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為校訓的羅徹斯特大學就錄取了泡面哥。羅徹斯特大學鼓勵學子們不斷超越不斷進取,而泡面哥的這種精神就恰好對上了。另外,泡面哥的成績是他被錄取的基本和主要原因,他的SAT成績最好的一次接近2300分(2400滿分)。所以想要進入高等學府享受一流教育的話,還是踏踏實實地學習吧,招生官最喜歡招的學生莫過于那些成績優秀且穩定,博覽群書,有創意有遠見的學生了。如果學術成績杠杠的,簡歷上的奇怪或者所謂特色的經歷也不過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罷了。
“我見過了很多希望靠與眾不同的經歷搏得名校青睞的家長和學生,他們申請學校之前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對名校的熱切期盼而又看不過去的成績;至于他們申請學校之后呢也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大學的無情的rejection。我給這些孩子的建議就是,先踏實地把成績搞上去,托福雅思SAT甚至爭取提前批的ACT還有各種各樣的AP課,成績好了,你的簡歷含金量自然就高。再加上自己的小特長或者是社區服務的證明,名校之門就會為你打開。只要腳踏實地,對未來抱著無限的熱誠,去名牌大學也并非難事。” 從事留學教育近十年,為不少中國學子成功申請美國大學的劉老師這樣說道。本文轉自《小火爐的BLOG》
相關閱讀

熱門資訊

留學問答
- 加拿大碩士申請要求?admin
- 簽證拒后怎么辦?要等多久才能第二次?admin
- 高中畢業能直接上英國本科嗎?admin
- 音樂類院校,美國好?英國好?admin
- 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生要求?admin
- 如何申請轉專業?admin